政策红利加速推进建筑工业化

21.11.2016  20:37

  建筑工业化正以高效、集约、精益的工业化制造取代粗放、落后的手工作业。建筑工业化的应用已从房地产建设向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领域延伸。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今年2月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逐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随着中央对于装配式建筑发展政策的不断明确,地方政府的配套政策也在密集落地,目前全国多地出台了装配式建筑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在确保建筑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如何提升建筑质量、提高建筑效率、控制并降低建筑成本,更好地践行绿色环保,是建筑工业化追求的核心价值。”中国建筑业委员会专家委员程海斌表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建筑工业化正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国内建筑工业化的领军企业远大住宅工业集团总裁唐芬表示:“目前,既有的装配式建筑占全国建筑总量尚不足1%。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从1%到30%的市场占有率提升,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唐芬认为,装配式建筑发展将与地下管廊、海绵城市建设相互促进。建筑工业化将创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新技术,可以提前将绿色城市、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融于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同时,服务地下工程建设的预制叠合装配整体式新技术也可以提供地下综合管廊、建筑地下室、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多种产品及服务,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发展。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将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业内人士认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城市的地下生命线工程。

  据程海斌介绍,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主要采取现场浇筑和全预制拼装两种方式,在生产、施工、质量、成本方面均存在差异。唐芬认为,预制叠合装配整体式地下管廊结构不仅可综合现浇技术整体性好、安全可靠的特点,还可发挥简化现场施工工序的优势,解决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生产、运输、施工等环节的技术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