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漂泊的我,找不到归途
——写在2020年如东掘港老城“再被改造”的秋天
作者:游子
小时候作文课每每写到自己的家乡如东掘港,都会描写她是黄海之滨的一颗明珠、鱼米之乡、长寿之乡。记忆中明清时代就铺就的十里石板路光滑沁凉,街两边开满了各色商铺,而我的家就坐落在混堂北巷一座静谧的四合院。除此之外,唐代就建成的国清寺、中国海军发祥地束公馆等遗址,都让这座老城更富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气息。
可惜的是,从90年代开始,古城如东历经了数次的“城市改造”,说是旧城区改造,实际上是政府从城市中心地带的繁华区域开始,配合房地产开发商搞商品房开放,一时间政府和开发商都挣得是盆满钵满。随着一幢幢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古街、古巷、古刹、古风貌都消失殆尽。于是,作为一个新上海人的我,每次带着一身旅途的疲惫,回到故乡,都会被眼前一派大都市的景象迷住了眼睛,故乡的记忆完全觅不到踪迹。根在何方,归途在何方?
也许,只有回到父母的安乐窝,吃到一块从还未完全拆光的街边买回的酥儿烧饼,才能细细回忆起家乡的味道。但是,这份最后的欣慰也会在这个秋天彻底消失。因为,如东县衙门在事先没有征求公众意见的情况下,突然宣布要赶在2020年底前征收近3000亩住宅用地,涉及县城15个地块,15000人以上。这对于仅二十万人口的小城镇而言,无疑是石破天惊。在中央政府明确提出了旧城区以改造为主的指导意见,且大多数地方政府都开始对中国式的大拆大建做出了反思的今天,县衙做出的决策真的让老百姓惊掉下巴。惊诧之余,冷静下来的父老乡亲们,纷纷疾呼奔走,一封封承载着乡亲们希望的信件、诉求、陈情被送到了县拆迁办、县委县政府乃至上级政府的信访平台,换来的回应却是县里更加坚定的发声“推进拆迁百日攻坚”。
而我的家这次又被郝然印在了以“棚户区改建”为由而征用的地块之列,“棚户区”的帽子就这样被莫须有地冠在这片建成才10余年的花园别墅地块。而这片本以为的最后家园,是在我家经历了三次“城市改造”运动之后,以国有出让土地性质高价买下,用父母毕生心血建造起来的最后安身立命之所。小区里多是和我父母一样已经垂垂老矣的老人,他们本该守望着孩子们从海外或是大都市的归来,三代、四代同堂享受天伦之乐。可现在却要每日寝食难安,让守护的家园变成一堆城市垃圾。“老吾老及人之老”,县太爷很难体会到。
县衙门心血来潮、见利起意的远不止这些,衙门里的人,一来没有在征收前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作为制定拆迁规划的必经程序;二来没有公示被征收土地用作公共利益的具体规划方案,与之相悖却是在征收前来到上海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商用土地推荐会;三来未能落实征收补偿资金和安置房源,所谓的安置地段也被列入此次拆迁版图;四来违规安排社会闲散人员组成的拆迁队作为房屋征收的实施单位;五来公示上墙的补偿方案部分内容不符合法定要求。这一系列违规操作,却被县衙门推进得如火如荼,自嗨其中,殊不知已经严重侵占和损害了百姓的利益。
当我又一次走在这个不熟悉的故乡,望着一边是一幢幢雷同的高楼,而另一边却是搁置多年、荒草丛生、因资金链断裂未能建成的荒芜废墟,时而繁华时而寂寥的城市,是我熟悉中的如东掘港老城吗?在看似光鲜的城市外壳下,是一段已经被遗忘的故土乡情。作为在外漂泊的我,已然找不到归途。
(责任编辑: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