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人士眼中的儿童节:有节没节都充满关爱

01.06.2015  13:35
孩子们在南京市青少年宫载歌载舞迎六一。记者 余萍 摄 镇江二百多名小学生义卖,所得捐给患病同学。 陶春 摄 六一节前,泗洪县万名中小学生上街当“义工”。 许昌亮 王智 摄

  每年的“六一”都令孩子们格外兴奋,这一天是孩子们的节日,家长、学校和社会也都格外重视。不过,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国加州的June和Brandon两姐弟却通过微信告诉记者:从来没听说过“六一”,也不过儿童节。而日本等国的儿童节则不在6月1日。记者对话多国人士,探讨孩子节日话题。

  中日韩:“儿童节大街小巷都是过节味道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早在这一天到来前,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的孩子们已投入到了“六一”节目的排练和汇演中,歌舞、民乐不一而足,而当天,还有各种游戏和好看的电影等着他们。这一天,儿童节的热烈氛围在中国的各个小学都能找到。

  “韩国的儿童节在5月5日,这一天学校通常会放假。韩国人也非常重视儿童节,大街小巷满满都是过节味道。”34岁的全珉暑毕业于韩国庆熙大学跆拳道专业,3年前来到中国,目前是苏州工业园区庆熙大跆拳道馆馆长。“六一”前夕,他训练的一个跆拳道班顺利完成了表演。

  “我小时候,儿童节一个城市内最多有三场大型庆祝活动,而现在,活动更丰富,公园里、商场里、学校里、社区里随处都有。”全珉暑说,将来他结婚生子,孩子在儿童节愿意排练演出也好,疯玩一天也好,宅一天也好,都会陪伴他。

  “儿童节是日本的传统节日,非常讲究,非常隆重。”松下电子材料(苏州)有限公司多层材料事业部总括部长铃江隆之介绍,5月5日是男孩节,所有学校放假一天;3月3日是女孩节,但不放假;在有些地区,11月15日还要再过一次“七五三”节,专门为三岁、五岁和七岁的小朋友庆祝。

  “男孩节的鲤鱼旗、柏饼,女孩节的人偶、雏霰,这些儿童节必不可少的礼物已经和樱花一样,成为日本的文化符号。”铃江隆之说,每年4月下旬起,日本的街巷里、小河边,鲤鱼旗迎风飘扬,5月5日当天,家家户户都要欢天喜地地出门游玩,有的家庭还会穿上和服以示隆重。

  4年前铃江一家来到中国,至今保持着过儿童节的习惯。今年5月5日,铃江和太太特意从苏州的日本超市里买了一面鲤鱼旗插在阳台上,送给7岁的铃江贵仁。铃江隆之说,男孩节的头盔、女孩节的人偶价格都非常昂贵,有的需要好几万人民币。“我的头盔被一直保留,现在归我儿子了,打算代代相传下去。

  美德法:没有儿童节,却是“孩子的天堂

  “儿童节?还真不知道这个节日呢!”南京大学法语系外教雷仲一告诉记者,在法国没有全国统一庆祝的儿童节。记者解释说,在中国,儿童节当天有很多庆祝活动,父母也会买礼物给孩子,雷仲一笑称,“这样看的话,我觉得圣诞节就是儿童节了!

  在南京工作的德国80后女孩Laura也告诉记者,德国没有专门的儿童节,“孩子的生日就是他们的节日啊!”26岁的山西姑娘武爽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工作。她说,在德国人心里,几乎所有节日都意味着“家庭日”、“陪伴日”。“我们一年有30天年假,但身边的朋友几乎都选择把假期留在8月,那时孩子们放暑假了,陪孩子玩比工作重要得多。

  “美国没有儿童节,但美国是孩子的天堂。”在美国加州太平洋生物科技公司工作的汪湄,是June和Brandon的母亲,她认为,美国把儿童放在决策和思考的第一位,就没必要再设一个儿童节了。“同样道理,在美国也没有三八妇女节,公司有位俄罗斯同事,谈起要过三八妇女节时,大家都在笑,因为在美国,妇女的地位已经很高。

  孩子是美国文化重要的部分,汪湄特意提到两个细节:马路上校车是“老大”,一旦校车红色顶灯在闪或者放开“”字牌,意味着孩子们正在下校车,双向车辆都必须停下来;“我的孩子大的10岁、小的6岁,法律规定不能让12岁以下孩子独自在家或出门,必须有成人陪同,否则父母将面临蹲监狱、剥夺抚养权。

  专家:保护儿童,不能只在节日摇旗呐喊

  “我们不会为了儿童节特地准备演出,但一年中有很多机会供学生登台表演,所有孩子都有机会表演。”苏州新加坡国际学校小学部校长尼尔马沙说,学校1300位学生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无论哪一个国家,孩子都应该受重视。”尼尔马沙的女儿艾米今年5岁,他希望她“每一天都能像过节一样开心”。

  马来西亚的阿蒂拉米鲁丁在多个国家待过,现在带着11岁的女儿和4岁的儿子在江苏生活,“入乡就随俗,在中国就过中国的儿童节,孩子们开心就好。

  “无论在哪一种文化里,儿童都被视为享有优先权的群体。尽管西方相关法制体系完善而不过节,但我还是认为应该有儿童自己的节日。”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主任张俊教授表示,孩子们都渴望在儿童节这一天能收到礼物和祝福,而事实上,现在不少幼儿园和学校对于“六一”的策划也有所创新,有的办成了“嘉年华”,有的设立成科技节或阅读节,赋予特别的内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张杰也认为,儿童节的设立在于提倡保护和关爱儿童,这一主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张杰也表示,对儿童的保护,不能只在节日前后摇旗呐喊,而要将这种保护落实到相关法规中,渗透到全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去。在我国,很多令人触目惊心的伤害儿童案例却屡屡发生,这不得不引人深思。更好地保护儿童,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投入,更需相关法制的跟进。

  延伸阅读

  南京:散居孤儿每人获赠1000元

  5月30日,南京市慈善总会“大手牵小手·六一助孤活动”在高淳举行捐赠仪式。193名18周岁以下散居孤儿每人获得1000元慰问金,集中供养孤儿的南京市儿童福利院和高淳社会福利院各获得10万元资助,以改善孩子们的生活质量。

  南京军区原政委方祖岐上将向高淳社会福利院捐款50万元。南京市慈善总会还发动爱心单位和市民与153名孤儿成功结对;推出孤儿微心愿113个,社会各界纷纷帮助孤儿实现微心愿102个。

  扬州:夹心层儿童享受动态保障

  5月29日,扬州民政部门公布全省首部完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的实施方案。五大类困境儿童被纳入保障范围,其中包括孤儿、监护人监护缺失的儿童等,也包含单亲家庭、失足未成年人、家庭生活困难的留守儿童等社会“夹心层”。

  对于符合困境儿童保障的对象,按照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给予动态价格补贴。

  苏州:校园伤害案七成在小学

  5月29日,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该院自去年1月以来校园伤害案件调研报告和典型案例,苏州两级法院共审结校园伤害案件52件,占未成年人伤害案件总数的10.09%。此类案件在小学校园发案率最高,占比达71.2%。

  苏州中院少年庭副庭长周耀荣表示,应主动引导孩子认识危险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培养孩子安全意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分层教育。“兜底”社会保险机制也亟待完善,一旦发生校园伤害事故,积极救治孩子的同时要注意收集相关证据。

  流动儿童与城市娃同游中出现尴尬一幕

  一边是羞怯,一边是疯玩

  5月31日,致力于帮助流动儿童融入城市的“南京协作者”携手南京林业大学,给在南京上学的流动儿童送去一份特殊的儿童节礼物:与城市娃交朋友,结对大学。记者采访中发现,当城市儿童在校园内疯玩时,流动儿童却羞怯地躲在一边。

  宁宁是个城市娃,在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读五年级,性格活泼开朗,当玩热身游戏“花儿朵朵开”时,将呆站在一边的几个流动儿童拉进了自己的队伍。他还骄傲地介绍,“这是我刚刚认识的朋友。

  和宁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美,从玩游戏到游校园,自始至终一声不吭,连走路也低着头。熟悉小美的社工告诉记者,“小美是安徽六安人,今年读五年级,爸爸是一名保安,妈妈是钟点工,因为工作忙,所以周末几乎都是她一个人在家,也没什么小伙伴。”在这次活动中有许多像小美一样的孩子。

  参与组织这项活动的社会工作者徐倩倩说,很多流动儿童父母工作忙,没人陪伴,性格内向。“我们希望让他们与城市儿童结对交流,增长见识,拓宽他们的交流圈,同时也希望一些内向的流动儿童能够被开朗的孩子感染,一起结交朋友,一起开心地玩。

  彤彤妈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了当天活动。在与流动儿童接触后,彤彤妈深有感触:“流动儿童比较敏感腼腆,应给予他们更加细腻的关爱,否则好心的关爱说不定会加剧他们的自卑感。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