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审批事项大提速 “放管服”改革的江苏样本
“政府支持我们快建快办,四期拿到土地后,很快就可以动工建设。”近日,正在筹备四期项目的江苏斯德雷特通光光纤有限公司厂长孙建彬,由衷点赞政府的审批效率。这家2011年落户南通海门的合资企业,近3年投资3.5亿元,年年上马新项目。
成熟企业不断做大,新兴主体纷纷入场。去年,南通新增市场主体、注册资本同比增长20.1%和58.7%,高于全省13.8%和25.5%的增幅。
为优化营商环境,我省去年推出“不见面审批”改革。作为改革中的“尖子生”,南通为便民利企出了哪些硬招? 近日,记者随省编办调研组到南通采访。
紧扣群众需要,做实“网上办”
3月7日,在南通市政务服务大厅,南通金祥龙贸易有限公司老板陆军正在自助机上打发票。他指指税务窗口说:“过去那边人挤人,现在很多事可以网上办,窗口不挤了。我离得近,才来打发票,要是远,发票可以快递。”
随着审批事项“网上办”,去年下半年南通市政务服务大厅税务窗口减半,工作人员从前台转至后台处理中心、呼叫中心。
南通市行政审批局局长、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施学雷介绍,除因保密规定或法律要求不能上网的,该市1076项审批事项可网上办理,占所有审批服务事项的94%。去年南通审批服务事项的网上办件率,提升到64.5%。
南通去年办件量超过1000件的事项,仅占总事项的4.8%。因此,该市既推动事项“应上尽上”,又紧扣群众需要,做实热门事项的“不见面”。南通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陆玲玲说,“临时禁区通行证”和“三超证”办件占比高,每月办两万多件。原来运输企业、个体经营户要专程到大厅办证,花上半天不奇怪,现在通过“民生警务”APP,几分钟就能完成申请。后台审核通过后,将“电子许可证”推送到申请人手机里,申请人凭该证通行。
通过标准化,使线上审批各层级顺畅联通,促线上线下规范审批,是南通深化“不见面”的重要措施。去年12月,南通围绕“不见面”要求,升级政务服务标准体系,形成1165项政务服务标准,实现事项、清单、指南标准化。目前,南通还在参与“不见面”审批服务规范的省标修编。
“一枚印章”管,审批大提速
我省去年推出的“不见面审批”,其内涵除了“网上办”,还包括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等。
群众叫好、企业点赞的“不见面审批”,其背后是政府的自我革命。2015年8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起步早的南通,在全国设区市中率先依法设立行政审批局,全市9个县(市、区)同步设立行政审批局,启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
投资建设和市场准入两大领域的审批事项,从原主管部门剥离,集中交由行政审批局审批。主管部门负责“管”——投入制定标准、政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这种制度设计,直指审批时间长、中介服务多、盖章多、收费多、材料多等社会“痛点”,阻力再大,也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下去。
在南通市本级,上述两大领域的审批主体由15个变为1个,审批处室由26个减至4个,审批人员由134名精简为43名,审批节点减掉411个。审批流程再造,申报资料经由网上平台在审批局内部共享、流转,使得审批效率大大提高。
2016年5月,李克强总理肯定南通“一枚印章管到底”的改革实践。省编办审改处处长李军国介绍,至去年底全省有5个设区市、17个县(市、区)、27个开发区成立行政审批局,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在13个设区市落地。
除集中审批,南通还先后推出代办帮办、网上联合审图、预审服务、区域能评环评等配套措施。多措并举,该市一般工业建设项目审批,从立项到施工许可30个工作日内办结渐成常态,较“50个工作日”的省定标准提速40%。
打通信息孤岛,深化“不见面”
“不见面审批”如何持续深入?除了体制机制革新,南通还将数据体系作为重要支撑。
去年12月,南通明确提出“打造智能化政务,建设服务型政府”,“不见面审批”是工作重点之一。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提出:“将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底层架构,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提高审批、监管、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努力建设公开、高效、便捷的服务型政府。”
此前一个月,南通已成立全省首家大数据管理局,其使命是加快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打通信息孤岛。具体而言,一是“打底”,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数据,建好基础数据库;二是“对外”,开发面向群众、包含审批服务的“我的南通”APP;三是建立市级政务信息系统共享交换平台和审批执法服务监管平台。涉及政务服务和“放管服”改革的部门数据,今后都通过政务信息系统共享交换平台共享,6月底前,市级部门政务信息系统将接入此平台。审批执法服务监管平台上,市县两级联动审批,审批、执法、服务和监管数据将全部留痕。
“28个省份、350余批次考察组到南通交流,推动我们把工作做得更深入。”南通市编办主任陆国强说,“我们今年将紧抓重点领域,在流程优化、全城通办、拓展延伸上发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等“放管服”目标备受关注。“我省去年推出的‘不见面审批’,就抓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龙头’,相关审批时间远远少于全国平均,基本实现‘3550’的改革目标。”省编办主任俞军说,今年我省将加强“不见面审批”的标准化、规范化,并通过大数据共享等措施来深化改革。省编办将总结、推广南通等典型的创新举措和实践经验,使“不见面审批”成为全省普遍的制度安排,成为江苏改革的名片。(薛猛 陈滇 徐冠英)
来源: 新华日报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