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生态葬补贴1000元 去年261人达标准仅36人领

27.03.2015  11:20

  临近清明节,如何对待身后事又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尽管生态殡葬、绿色殡葬被越来越多市民接受,但近期记者采访中发现了一个现象,去年南京符合生态葬补贴标准的共有261人,但最终领取补贴的仅有36人;另一方面,南京这些年来推广生态殡葬,共有近万市民选择生态、节地殡葬,其中九成都安葬在雨花功德园。

  领补贴的少,多受传统观念影响

  去年清明期间,南京实施奖励政策,对选择“不留名、不留碑、不留灰”生态安葬形式的,一次性给予每户1000元奖励。然而,前不久南京殡葬管理处公布数据,一年下来,全市符合生态葬补贴条件的共有261户,只有36户来领取了1000元。

  雨花功德园办公室主任胡静举例说,去年夏天,有人为去世的母亲选择了“三不留”的生态葬,结果没几天她又跑来,说家里人反对,认为这是不孝顺,最后,她退回了补贴,还将母亲的名字刻在了碑上。

  对此,南京市殡葬管理处有关负责人分析,领取补贴的市民缺席,与传统观念的影响密不可分。相比这1000元的吸引力,他们更在乎亲戚朋友的看法。

  一天接咨询数十起,生态葬受欢迎

  相比生态葬补贴的遇冷,在雨花功德园内,最近却迎来了墙壁葬、生态葬销售的小高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要接到数十起市民咨询墙壁葬以及其他生态葬,而且墙壁葬每天能销售十多个,甚至一些好的位置,还会引发市民的抢购。

  功德园有关负责人说,他们这里的墙壁葬价格从一万到三万多不等,销售情况最好的是售价一万多元的产品。从目前看,最近几天,每天都能销售十多个墙壁葬等生态葬,这个数量超过了平时一个星期的销售量。“美观、节约用地、离市区近,是不少市民选择在功德园购买墙壁葬等生态葬的主要原因。”该负责人说。

  下月初,雨花功德园落成知青文化墙

  下月初,知青文化墙将在墓园落成,成为南京首个为20万下放知青打造的“记忆长廊”。“当初的那代青年如今已是暮年,如果他们认同这段文化,那么这样的壁葬方式,他们就不会排斥,节地葬就‘营销’成功了。”阮峰说。

  在雨花功德园里,这样的情怀营销几乎随处可见。记者看到几乎所有扫墓市民都人手一束花,最近网络上流行的永生花也出现在了功德园的壁葬区。相比很多墓园还在推广的鲜花,功德园显然又走在了前面。“这种花可以长期保存,可以把我们美好的祝愿用花的形式保留更长久。”胡静说。为了宣传绿色殡葬的理念,雨花功德园3公里长的壁葬墓墙顶上正在安装太阳能电板,月底竣工,年可发电60万度,并向国家电网出售。阮峰介绍,这样做既防水隔热、美观,还给了陵园一次新的生命,成了绿色发电站。“我们有全国最大的室外壁葬群,不能浪费资源”。

  生态葬需要大家的文化认同

  “墓园是安葬逝者的地方,改变人们对墓地的固有印象是我们一直想做的。”阮峰坦言,美国很多社区周围常可见成群墓地,边上就是咖啡馆,生与死的距离,是如此接近。而国内很多大城市,想找一个公共悼念的空间都没有。阮峰表示,作为殡葬人希望有更多的墓地变成市民乐于休闲的青山绿水,让生态葬,获得大家的文化认同。

  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工作人员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省各地都出台了不少推广生态葬补贴的政策,不过在生态葬比例较高的苏南地区,更多的还是靠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所以我们在想办法为市民提供补贴的同时,更要考虑提高居民对于生态殡葬、绿色殡葬的文化认同。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