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抑郁病人20年翻了10多倍

22.10.2015  17:18

  抑郁病人,20年翻了10多倍 救助精神疾病患者盼建综合防治体系

  南京脑科医院22层新病房大楼近期启用,全院病床位由850张增至1280张,其中精神科床位增至800张。即便如此,床位扩张速度仍赶不上病人增长速度,尤其眼下秋冬季节,又到了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高发时段。

  抑郁症病区“一床难求

  20年前,南京脑科医院每天门诊量不足百人次,现在则达1200-1500人次,翻了十多倍。排在前四位的是抑郁症、焦虑症、酒精依赖和精神分裂症。全院精神科医生满负荷工作,许多患者要等待很久才能住院。

  该院抑郁症病区姚志剑主任说,上世纪80年代,全国抑郁症患病率约0.82‰,而如今高达4%-8%。南京市疾控中心曾对部分初三和高三年级学生进行流调,发现有抑郁情绪的比例高达14%和17%。抑郁症有明显遗传性,且易受家庭环境影响,年龄越大躯体疾病越多,继发抑郁症比例越高,严重者须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

  “目前仍有许多人不太重视抑郁症的危害,以为其不是病,只是一时想不开、劝劝就好,其实该病危害非常大,得治。”姚志剑说,抑郁症区前年床位数是23张,现在扩充到70张仍一床难求。抑郁症发病人群多,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所有疾病中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其病因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发病过程,与高压生活环境和工作不开心等有关。

  多重压力下中年白领频“中招

  一般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进行统计,全国有15%左右人患有精神疾病。截至去年底,全国登记在册患者429.7万例。南京脑科医院住院患者去年达1.5万人,门诊量达70万人次,且以每年15%的速度增加。目前精神病已进入南京居民死亡病因前十位。

  20年前,精神疾病患者多为冲动、暴力为主的“武疯子”,现在以白领、高学历为主的40岁社会精英阶层频频“中招”。同时青少年群体面对升学、就业等多重压力,其发病率也不容忽视。

  与此同时,精神病专科医生数量并没有随病人增加而增加。该院医学心理学科柳娜博士告诉记者,十多年前,该院精神科医生有100多人,现在还是这么多,门诊量却翻了好几倍,接诊时都没空喝水上厕所。目前,全国只有2万名注册精神科医生,平均每十万人群只有1.5名精神专科医生,而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是6-7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精神科医生分析,精神科医生与同行相比收入偏低,大约只有综合性大医院收入的一半左右;其次从业压力大、环境恶劣,几乎所有医生都曾遭遇过病人的暴力袭击;此外,精神病患者在社会上普遍受歧视,精神科医生职业荣誉感不强、社会认可度低。随着国家对精神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视程度增加,目前这一状况逐步好转,但过程还较漫长。

  救助服务体系亟待完善

  精神卫生问题作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专家称,很多公众对精神障碍患者有歧视和偏见,导致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有强烈的病耻感,不敢和别人诉说,不愿及时去专科医院接受治疗。

  记者曾在南京一社区采访一户精神病患者家庭:丈夫是轻度精神病患者,常年服药,稍正常时还外出开马自达拉客补贴家用,儿子精神也有些问题,一家人靠妻子摆摊卖报谋生。即使家庭如此贫困,他们仍不愿意向社区和民政机构求助,只因为怕被邻居歧视。

  “患者从治疗到出院回归社会需要一个过渡期,社区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姚志剑说,治疗的最终目的是让病人更好地回归社会。总体上看,我国现有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精神病人监护多由亲属负责,费用高,一般家庭难以承担。病人出院后社区无相应人员接管,而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在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尽可能让患者回归社区。我国应借鉴相关经验,建立政府、社区、家庭联防联治的模式,及时发现一些心理扭曲的潜在精神病患者并加以矫正,同时对出院病人进行管理,助其尽快融入社会。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