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骗婚案件为何高发 沭阳检察:应引起警惕

17.10.2016  22:36

  近3年,笔者所在县的基层法院受理农村骗婚案件12件23人,涉案金额共计上百万元。该类犯罪在各地不断上演,给被害人家庭带来极大的物质损失和心理创伤,也给社会稳定带来较大隐患,亟需引起重视。

  骗婚主要有几大特点:首先,犯罪分子团伙作案为主,布置缜密分工明确。2至5人结成团伙,角色分工明确,有“媒人”“待嫁女”“父母亲戚”等,流程包括说媒、见面、订婚、索要“三金”彩礼、诈逃等;且介绍人多为熟人,女方“出场亲属”众多,定亲后多会在男方家中小住几天,被害人对此缺乏警惕,诈骗成功后极易逃脱。其次,该类案件中,有近一半犯罪嫌疑人来自云南、贵州等地农村,虽不少系80后90后,但多为文盲、小学文化,法律意识淡薄。此外,不少农村地区仅举行婚礼,未走法定结婚手续,也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三是被害人多为大龄男女青年,相亲、网聊认识为主。现如今催婚现象较多,不少人因受父母、周围人催婚影响,急于结婚,对相亲、网聊对象并未做深入了解,便将“结婚”提上日程,这也是骗婚屡屡得手的原因之一。四是诈骗数额多在3万至20万元之间不等,被害人损失惨重。农村骗婚诈骗数额多在4万至8万元左右,但较之农村普遍结婚成本还是较低,不少人因家境相对较差,心存省钱心理,不想却被骗尽家财,特别是部分50后60后被害人,多被骗去半生积蓄、养老钱。

  针对以上问题,检察机关建议加强农村地区的文化素质教育,强化普法宣传,加大农村结婚登记宣传力度,统一规范农村地区婚姻登记管理,并倡导农村地区移风易俗,减少大摆婚宴、攀比铺张恶俗,树立正确、健康婚姻观。民政或者村居等部门应为成婚困难群体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帮助其了解对方基本情况。同时,积极对其开展扶贫,通过技能培训、安排就业等方式帮助其增加经济收入。(潘芳芳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