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
3月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参加审议。刚落座,身着民族服装的畲族代表兰念瑛就引起了总书记的注意。
“你是畲族。”习近平说。
兰念瑛答道:“是的。很高兴总书记认出我是畲族”。
习近平说:“畲族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都有分布。”
江西是革命老区,也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习近平虽然是第一次到江西代表团参加审议,但对江西的情况很了解。
2006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曾率党政代表团到江西传经送宝,介绍发展经验。2008年10月,已经到中央工作的习近平又到江西调研考察,与村民拉家常,与大学生“村官”聊任职感受……农村改革发展、民生等都是他关心的问题。
兰念瑛发言时,习近平多次插话,关切地询问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情况。
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5年时间,但全国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任务异常繁重。总书记在很多场合都强调,要精准扶贫、扶真贫、真扶贫,不能“手榴弹炸跳蚤”。
今天,习近平又嘱咐江西各级干部,一定要把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放在心上,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分坐在总书记两侧的多是基层代表,有公交职工,有社区主任,有村小组长,有煤矿工人……会场里,讨论气氛很热烈,代表们带来了基层的情况和想法。习近平认真听取、记录并同大家交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些千古绝唱都是对江西自然美景的真实写照。
尽管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江西山清水秀,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又提出了“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习近平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并叮嘱大家,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习近平强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
政治生态环境也是总书记挂记于心的重要事情。
江西是十八大后中央巡视组第一批巡视点。到目前为止,江西已有4名省级干部、40多名省管干部被查处。苏荣等人严重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活,损害了当地政治生态。
习近平在审议中指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严惩腐败分子是保持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必然要求。党内如果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政治生态必然会受到污染。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使领导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
代表们告诉总书记,2014年,江西省狠抓反腐倡廉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全线飘红。
习近平说:“可见,反腐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持续健康。”
从井冈山到瑞金,江西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印记”。2008年的江西之行中,习近平专程到这两个地方,瞻仰革命旧址和革命博物馆,向红军烈士纪念塔和革命烈士陵园敬献花篮、花圈,看望慰问老红军。
在同大家交流时,习近平拿出赣南百岁老红军王承登近日写给他的一封信。来信中,王承登对党的政策表示支持拥护,认为中央出台的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扶持措施使百姓得到了实惠。
老人家还在信中提出两个心愿,一是希望国家加大对赣南茶油等扶贫产业支持;二是当年参加长征、现在留在赣南的老红军还有3位,都100多岁了,希望有生之年能请到总书记到赣南走一走、看一看。听到这里,全场报以热烈掌声。
习近平向省里同志了解发展茶油产业还有什么困难,并当即指示在场的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就这个问题做些调研。他还请省里同志给老人家带去他的良好祝愿,祝老人健康长寿。
相关新闻 “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
“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
3月6日和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大江西团和吉林团两谈“政治生态”。
过去8个多月里,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政治生态问题进行阐述。两会代表委员认为,净化政治生态,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取向。让政治生态“山清水秀”,关系中国的未来。
强力“治污” 政治生态明显好转
2014年6月30日,中国共产党建党93周年纪念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同日,徐才厚等四只“老虎”被开除党籍。
“政治生态这个概念的提出很有意义,它实际是对党和整个政治体制运作提出的系统性思考。净化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引申出来的必然含义。”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说。
代表委员认为,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核心是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政治生态,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应当看到,一个时期,我们的从政环境或政治生态发生了一些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盛行,就是突出的表现;个别政治生态恶化的地区或单位,甚至出现大规模吏治腐败,窝案连连。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政治生态建设。一方面通过实施“八项规定”和反对“四风”,狠抓干部作风建设,于细微处带动党风、政风的切实转变;另一方面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多管齐下,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态明显好转。
让代表委员印象深刻的,是党中央敢于直面问题,坚决铲除一手遮天的“霸王树”、沆瀣一气的“腐败连理枝”。就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当天,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河北省委常委、秘书长景春华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这让所谓“盛会不打‘老虎’”的传言自破。
而基层百姓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八项规定”动真格,带来干部作风的明显变化。两年间,全国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62400多起,82500多人受到处理。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绿园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大明说,现在喝得醉醺醺的“红脸干部”少了,到政府办事也方便多了。
海外媒体同样注意到了中国政治生态的积极变化,认为中共新领导人铁腕肃贪整风,更长远的目标是为了营造健康的政治生态创造条件。
“我们党之所以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我们能够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能够自己肃清队伍中的不纯洁分子。”全国政协委员、军事专家尹卓说。
赢得民心 良好党风带政风促民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持续好转,带动了政风和社会风气的不断进步。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康永恒说,政治生态也是一种风气,是为大多数人认可的、笼罩在大多数人头上的风气。从基层来看,当前党风的好转不仅体现在官员身上,同样体现在官商关系、干群关系等各个方面。
代表委员们将种种变化归纳为几句话:领导干部不打招呼下基层调研的时间多了,与商人之间拉拉扯扯、同进同出豪华会所的少了;领导干部之间彼此间互称哥儿们、老板的少了;政府部门主动跨前一步减少审批流程的多了,不同部门间“踢皮球”的少了;节俭过年、主动不燃放烟花爆竹的百姓多了,互相攀比、大鱼大肉的少了。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分析,在一些政治生态出问题的部门和地区,往往存在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利益输送等现象。不少干部一方面心里极其厌恶这种行为,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屈从于所谓“潜规则”,产生了“双面人”式的干部,他们内心也极为渴望政治生态彻底好转。
大环境的改善,带来官员自觉自省自重意识的加强和回归。江西自2013年底开展整治红包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省党员干部主动上缴的红包已达1.3亿元,“交了红包,更交了烦恼”。在山西省,有一些有问题、犯了错误的人幡然醒悟,主动找组织交代问题,其中有一些是组织不掌握的,有一些是不完全掌握的。
久久为功 建设良好政治生态永远在路上
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联系;
通过举办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抓住“关键少数”;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反复强调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
一系列重要工作,在“破”和“立”两方面都做足文章。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施芝鸿说,净化政治生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中央注重抓好主要领导干部这一“关键的少数”,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
今年2月举行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市开展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上海制定的规范对不同层级的领导干部有不同要求,总体上要体现职务越高权力越大,规范就要更加严格,最主要的是严格要求市级领导、局级领导。
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必须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
腐败是种“慢性病”,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因此,必须要有勇气和胆魄坚持到底。今年两会上,多位地方主要负责人作出承诺,一方面对中央巡视发现的问题线索以及省委巡视发现的问题线索认真核实查处,绝不姑息,绝不迁就,在反腐败上没有禁区、没有盲区、没有死角;另一方面持续加大对不正之风的整治力度。
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要重视制度建设,在国家层面推进法治建设,在党内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才能使“潜规则”真正无立足之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重要的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只有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遏制形形色色的潜规则、大大小小的关系网,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才能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构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