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挑战多大,机遇就有多大
周其仁
坛主小传>>>周其仁
著名经济学家,曾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委员会委员,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产权与合约,企业与市场组织,垄断、管制与管制改革等。
核心提示>>> -当年中国经济怎么倒逼发达国家的,今天我们也将面临同样压力。 -纽约一平方公里一年创造16亿美元GDP,香港、新加坡一平方公里为4亿—5亿美元,而国内多数大中城市,一平方公里才创造不到1亿人民币。 -十八大以后提出这个问题,中国在这个关键问题上能不能往前走一步?有效的政府,同时受监督,有效的权力,同时受制衡。 -我们现在的社会风气也是有问题的,我们最了不得的是歌星,不是科学家。 中国经济连续多年年增长10%以上,这个看似不可思议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这跟全球格局有关,不完全是中国人自己努力的结果,很大程度是我们的开放,更准确的说是长期封闭、然后走向开放,释放了一个罕见的潜能。 中国经济发展的难度在变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有两个“海平面”:一个是发达国家组成的高海平面,一个是发展中国家形成的低海平面。高海平面的国家间互相投资,互相贸易,创造了一个很高的现代化生活、生产水平。但这个海平面在战后很长时间内冷战,跟中国、印度、前苏联等发展中国家是不来往的,中国这些国家当时都相信一个理论,叫进口替代:不引进发达国家的产品,空出一块国内市场发展民族工业。 当时,我们国家GDP人均200美元,翻两番才800美元,而美国当年已经是13500美元。不仅如此,我们是高积累,真正落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口袋里的钱是很少的,中国人的收入比人家差了80—100倍。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腾飞了,国家富强了,中国工人的工资也渐渐向发达国家的工人靠拢。现在,中国的人均GDP,跟发达国家相差大概是10倍。 中国经济的基本前景还是很乐观的,中国人还肯学习,不光是仿照性的,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一种叫组合性创新的能力,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再跳一步,进行原发性创新,此外我们的人工还有优势。站在全球舞台来看,两个海平面虽然靠近了,但还有一些潜力,可以再释放10年、20年。 从低海平面往上走很开心,但高海平面的国家麻烦了,它们的资本都出去了,投到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很难受。 那么,再往后看5年、10年,会有什么问题?现在是三个“海平面”,我们升上来了,后面还有一个海平面起来了,越南的人工比我们低,印度的工资比我们低,非洲的工资也比我们低。中国的投资也开始往外走了,搞不好今年中国就是净投资输出国,我们很多资本走了,人留下了,国内的收入分配问题会严重起来。跟过去15年比,我们经济发展的难度变大了。 中国的发展很快,开始进军有一定技术含量、资本含量的产品领域,中国开始造车造船了,设备也出口了。在未来的五年时间里,中国一方面可以继续享受低海平面往上升的好处,另一方面,跟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已经升到一定的高位,当年中国经济怎么倒逼发达国家的,今天我们也将面临同样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