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通办,思想破冰的六合答卷

22.11.2018  14:45

  5月31日,江苏省发出首张街镇基层为民服务“不见面”证照,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泰山社区居民陈寿林收到快递送达的老年人优待证。截至10月底,六合区政务中心共处理线上网络件68636件,平均每天逾500件。

  按每件跑2趟、每趟往返10公里计算,6万多件网上办,老百姓办事累计少跑100多万公里,足可绕地球几十圈!这就是“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巨大效应。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网通办’是我们落实新时代新要求交出的一张‘六合答卷’。”六合区委书记朱志宏表示,一网通办让群众感受到“一次登录、全网通办”的美好体验,是六合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思想“破冰”助推行动突围的鲜活实践。

   民心所盼,倒逼思想“破冰

  国庆节后上班第一天,六合区金牛湖街道樊集村的李东强为孩子办市民卡,他登录江苏政务服务网,选择自己所在的区街,按提示上传身份证照片和居住地址等信息,就收到街道后台发来的处理信息。几天后,他收到快递公司免费送来的市民卡。“不出门就办成事,现在真是太方便。”李东强说。

  群众感触之深,源于前后对比反差之大。以往,老百姓尤其是偏远农村居民办个证可不容易。六合区东北角的竹镇,距离城区有30多公里,交个件再排排队,来回一趟就要一天。过几天来取件,又是一天。加上很多群众不了解办件所需材料或材料不合要求,往往跑几趟都还办不成。特别是在外地务工人员,更是饱受奔波之苦。

  “过去几年,机关作风建设提升,‘门难进、脸难看’的问题解决了,但‘办事难、办事烦’一直存在。”六合区政务办主任沈茜分析,群众“办事难”导致两个后果,一是“黄牛”泛滥,遇事先找关系,扭曲了社会风气;二是群众嫌麻烦干脆不去办理,本该享受的政策享受不到,进而积累了不满情绪。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去年,六合区委就提出“代办制”,先是村干部和党员代老百姓跑腿。但民生事项面广量大,光是代办根本跑不过来。去年以来,六合区将市政务服务综合管理系统向基层延伸,建成覆盖全区9个街镇、104个社区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各街镇、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均开设全科窗口,以前需要跑到区里办的事项都可在家门口“一窗式”办理。

  “去年7月三级代办服务系统上线,半年就办十几万件,老百姓需求太大,逼着我们不断往前走。”沈茜说,有了“一窗通办”这个“雏形”,升级“一网通办”就有了坚实基础。今年初,国务院要求着力解决群众办事难点、堵点问题,省和南京市政务办提出“一网通办”,六合被确定为省级基层试点单位。

   问题导向,引领行动“突围

  一网通办,顾名思义就是无需“见面”,在网上就能办成所有事。这需要将便民服务行政资源下沉到最基层,本质上是部门审批权的“下放”。而这,恰恰是最难点所在。

  比如说,区政务中心要引进某单位入驻,但单位迟迟不见动作。上门协商,对方说,“都在网上办,见不到人怎么确定身份?”政务办回答,“身份证识别仪肯定比眼睛可靠。”还有部门说,“我们的业务比较专业,怕街道社区同志搞不清楚。”政务办回应,“从业务流程、岗位职责、系统维护等方面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打造‘一条龙’服务队伍。”更有甚者,动辄以“涉密”理由推诿,政务办表示,“那请把不涉密的事项下放。

  就这样一家家单位谈,一个个部门协调,今年5月新上线运行的街镇服务“一网通办”新系统,首批实现在线办理的有失业登记、就业创业证申领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23个事项,涉及民政、人社、残联等8个部门。

  “一网通办突出一个‘通’字,需要更多部门换位思考、主动打破部门利益的藩篱。”沈茜告诉记者,在推进关键期,区委主要领导多次召开协调会,在会上直斥:“都什么时代了,还想关起门来做事?在‘黑屋子’里想干什么?”会刚散,相关部门就找到政务中心,说“明天就跟你们谈进驻。

  雄州街道13219件、金牛湖街道9912件、竹镇7502件……一网通办实施不到半年,巨大的需求又倒逼更多部门进驻。目前,六合区共计99个事项可在省政务服务网上查询, 85项可在街镇、社区办理,65项可在线办理。一网通办成了便民服务和政务服务的“六合品牌”。

   流程再造,请老百姓“阅卷

  “一网通办是传统政务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是念好‘压、减、简’三字诀。”六合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徐有俊说,“”,即压缩办件时限,明确一般申请件次日即可拿到;“”,即减少办事材料,有效删减重复证明、盖章、审核等手续;“”,即精简审批流程,通过下沉大部分事项至街镇层级,以及经平台直接推送至相应审批部门等方式,最大程度简化环节、提高效率。

  一网通办不是“只在网上办”。11月8日,记者走进六合区政务服务中心指挥室,随着摄像头不停切换,一个个街道、社区为民服务中心的实时画面立即投放到大屏上。“你看,这是竹镇大候社区的现场,来办事的群众还有不少。”工作人员介绍,一些农村老年人不习惯使用电脑,喜欢相约一起到社区边办事边聊天。而区政务中心开放式服务大厅是整个六合区硬件设施最好的单位,群众逛逛街顺便来办个事,成了一种休闲方式。

  “线上通办+线下代办,基本满足老百姓绝大多数办事需求。下一步,我们将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探索精准帮办。”沈茜举例说,今后,六合居民市民卡该换了,可以办老年证了,符合低保需求了,都会主动告知;根据残联等部门信息,主动上门帮助残疾人办理事项;借助政务信息的互联互通,理论上居民只需提供身份证明即可办理各类事项……

  “从‘群众奔波’到‘信息跑腿’,从‘一网通办’到三‘办’齐发,这一转变中最核心的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破除一切思想禁锢,让人民群众来当‘阅卷人’。”六合区委领导说。

  新华日报记者 王世停

   马上就评

  “刀刃向内”,推进改革

  一网通办,不用见面,65项服务在网上办,让群众每天少跑1万公里。在六合,找政府办事正在向“网购般方便”迈进。要让群众和企业享受到愉快的办事体验,“放管服”改革的背后不只是“动动手指”这么简单,它需要打破利益藩篱、实现权力下放,需要各部门单位敞开大门真诚服务。

  改革是发展基因、活力之源,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廓清权力边界、压缩部门自由裁量权,不仅是行政审批改革的召唤,也是很多改革的逻辑起点。针对当前一些影响发展、制约活力的观念、制度问题,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自我革新,从自我中心、部门中心转向人民中心、服务中心,大刀阔斧创新管理方式,加强大数据和科技应用,切实推进改革开放再出发。

  周静文

原标题:一网通办,思想破冰的六合答卷

标签:

编辑:廉昕朦